“新印1950”开园当日,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军 摄
作为贵阳市云岩区推进“一河一道一片”建设的重要项目,“新印1950”既是传承历史记忆、赓续城市文脉的文化工程,也是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品质的民生工程,更是重构消费场景、推动文旅融合的经济工程。
文化和商业的融合,如何碰撞出新火花,实现商业空间与属地文化的同频共振?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新印1950”一探究竟。
一面面红色砖墙、一个个斑驳的印刷机器,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关注。“新印1950”的正式开街,既保留了工业遗址的特殊记忆,又创新了符合当下潮流的街区运营模式。
“项目将城市展厅、梧桐大道、品质餐食、调性饮品、淘玩市集、特色烟火、精选零售、主力店等多种业态有机结合,呈现的不仅是一个印刷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所。”云岩贵中公司“新印1950”项目负责人彭俊介绍,此次改造通过保护、利用原有工业遗存,运用空间织补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工业结构和风貌,并融入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功能、新空间、新环境。
一楼城市新锐生活,二楼24小时社交生活,三楼休闲生活,四楼健康聚会生活,五楼文化娱乐空间目前街区共招引品牌103个,其中贵州首店品牌6个、西南首店1个。
“建设的时候我就经常来看,在这里能找到人生的回忆。”今年82岁的新印厂退休职工胡铸站在街区感慨,这里是自己工作四十多年的地方,看到这里蝶变焕新,内心很激动。
“趁着开街带孩子来感受下文化氛围,让她增长见识的同时放松心情。”今年36岁的市民刘钰关注“新印1950”已久,直言“街区很美”。
“这里有美食、文化、花店,非常适合闲逛,挺好的!”00后大学生胡月月家住沙河街,“新印1950”街区让她找到了平时休闲娱乐的又一新场所。
“拒绝高端奢侈,避免过分商业化,把这里打造成一个让人放松、惬意,能吃喝玩乐的地方,是新印1950项目执着的追求。”彭俊告诉记者,项目以打造一个有品质、有文化、有故事、有传承、商品新、业态新、可持续的城市新地标为己任,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各个年龄层的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价值。
如何在城市更新保留工业遗址的特殊记忆?如何把文化和商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园当日,记者专访了该项目总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就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施工过程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吴晨:始建于1950年的新华印刷厂,是拥有不同建筑样式、色彩形态以及功能用途的建筑物。为了延续城市记忆,保护和传承好工业遗址,经过多轮论证,我们最终提出了打造新华文化创意街区的构想。
记者: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新华印刷厂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采用了哪些技术和方法进行修复和再利用?
吴晨:通过多次现场调研,我们梳理了厂区现状风貌价值,对厂区内每栋建筑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从建构筑物更新改造、设备设施保留再利用、文化价值保护等方面,提出保护更新策略,合理利用、适度更新。例如,在建筑外墙内侧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的方式加固,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外立面展示效果;对于具有典型工业风貌形态的结构构件,如排架柱、牛腿柱、无吊顶空间混凝土梁等,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方式,使加固后的效果更接近于原状。
记者:设计团队如何根据新华印刷厂工业遗址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和创意元素?如何避免“千街一面”的商场面孔,展现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吴晨:街区的改造更新,不仅要突出街区市井气息,引导空间转型,更是一场与时代生活美学的跨界融合。我们将新华印刷厂的工业元素和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例如,红砖灰瓦的沿街立面在塑造工业建筑形象的同时,植入了多种现代设计元素;“文化灯塔”既是新华印刷厂历史文化印记的保留与见证,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表达。另外,还打造了“活力舞台”“文创市集”“空中花园”“城市展厅”等个性鲜明的多元社交场所,从而形成一个既具烟火气,又充满年轻活力的时尚新秀场。
吴晨: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都沉淀于一街一巷之中。“新印1950”有机地将文旅业和商业结合起来,探路文商旅结合的新业态模式,从而赋予街区新魅力、新生命。我想这样的街区已经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综合形态,更是一个交互场所、一个释放空间、一种独特又温馨的生活方式,更是创造一座人民城市高品质更新与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项目整体设计,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秉持尊重原有肌理、彰显功能特色的理念,规划南北活力轴、东西文化轴两轴,北区文创体验、中区文创展示、南区文创休闲三区,文化灯塔、文化长廊、梧桐大道等多个文化节点,重点依托厂区5栋存量建筑,布局1个4D体验文化中心、2座特色展馆、3大主题空间,全力打造全省文创街区示范项目。”云岩区副区长郭蒂说。
郭蒂介绍,“九门四阁”是老贵阳的城市肌理,更是贵阳文化的根与魂。去年以来,云岩区紧紧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定位,启动了贯穿“九门四阁”的历史城垣步道建设,新印厂位于历史城垣步道的关键节点,是贵阳工业文明的时代情怀捷佐展览服务,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贵阳人的历史记忆。
在建设过程中,云岩区充分尊重建筑原有肌理,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结构元素和建筑风貌,增加公共空间,补齐功能配套、联动周边开发,为这座沉睡多年的老工业厂房赋予了全新韵味。
与此同时,云岩区与国贸集团携手,明确了“新印1950”项目的功能与商业定位,围绕物业特色、环境特色、商品特色、文化特色四大板块,把园区打造成了一个商品新、业态新、可持续的城市新地标。
“整个项目采取开放式、流动化的设计理念,各栋大小楼宇通过街区与空中连廊贯穿,突破以往商业综合体设计和运营模式,塑造了符合当下潮流的街区新场景。”郭蒂说。
接下来,云岩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紧紧围绕“六爽”定位,加快推进民生路、文昌阁、大十字原点广场等“一河一道一片”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具有云岩特色的精品项目,着力构建城市文旅产业体系,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
“从16岁进厂到60岁退休,我在新印厂度过了很长的岁月。”今年已82岁高龄的贵州新华印刷厂退休职工胡铸在贵州新华印刷厂工作了44年,一路见证了贵州新华印刷厂的发展变迁。
“我刚到厂里上班的时候,印刷机器还是很小很原始的圆盘机,90年代初期的时候,厂里引进了四色胶印机,全面提升了印刷水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纸品、物资等分公司相继成立,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征程。”胡铸介绍,几十年来,贵州新华印刷厂承担了贵州高考试卷,中小学课本教材,读者、知音、家庭等杂志印刷任务。
“作为一名印刷工人,看到一本本教材、一张张试卷从印刷机上落下,我很骄傲。”胡铸激动地说,如今,看到印刷厂能重焕新生,感受最深的便是时代在进步、在发展,这里成为了市民了解贵州印刷史、印刷文化的一个基地,期待更多人将印刷文化传承下去。
“园区不大,但给人一种舒适休闲的感觉,这是普遍来店客人的感受。”在阿叻餐桌创始人胡云看来,落地“新印1950”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活不用那么奢侈,一束花,一顿饭也能充满爱意。这是我开餐馆的初衷,希望通过食物传递美好生活。”胡云介绍,阿叻餐桌从云岩区堰塘街的第一家店开业起,一直秉承这样的经营理念,用心做好黔菜融合菜,让客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美好生活。
“五一试营业以来,每天都有60多桌客人进店用餐,人流量符合开店预期,也相信未来这里会吸引更多市民来打卡消费。”胡云说。
“原本废弃了的厂房,居然还能变成商业街,线”开街,让家住友谊社区的严才进兴奋不已。
严才进平时做蔬菜生意,此前新华印刷厂的职工一直是自己生意的主要消费者,厂区废弃后,令他十分失落。“新印1950”的打造让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心情也好了很多。
“以前想逛街都要跑几公里,现在家门口就有商业街区,我和家人经常都去玩。由于商业街带动不少就业,我的菜摊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如今,严才进又找回了当年那种热热闹闹的感觉。捷佐展览服务捷佐展览服务捷佐展览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柔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浙ICP备202102316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