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对该法案的首次修改。新修改的《慈善法》,完善了慈善功能新定位,回应了慈善发展新问题,优化了慈善促进新措施,健全了慈善监管新机制,充实了慈善信托新制度,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注入动力和活力。
年内,民政部还修订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并公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民政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年中,因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陷入风波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迎来行政处罚,相关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年末,又有多地大病患儿家长遭遇公益理财诈骗,个人求助乱象屡禁不止。
而新修改的《慈善法》则首次对“个人求助”做出规定,规范求助人和信息发布人、网络服务平台等主体的义务,民政部还指定了水滴筹、轻松筹、暖心惠民三家平台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填补了网络个人求助法治空白和制度空白。
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的这一年中,多家基金会、救援队和在地的社会组织携手发力,为地震灾区的人员救援、捷佐展览服务安置重建、生活保障、心理需求等提供了持续的保障。2024年,由极端降雨和台风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依然多发,从东北到海南,社会组织始终积极充当救灾战场的生力军,为灾区群众第一时间送达物质和精神关怀,传递社会善意,展示了不可替代的民间力量。
年内,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斥巨资举办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获浙江省教育厅公示。该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担任校长,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捷佐展览服务、省市共同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将于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除此之外,2024年全年,我国高校接收的巨额捐赠有增无减。据《中国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近年来,每年新发起的协议捐赠额1亿元及以上项目逐年上升,大额捐赠人对高等教育议题和高校基金会的捐赠热情依然高企,“学科建设”是此类捐赠的首要议题。
2024年,腾讯99公益日升级为“久久公益节”,更加注重捐赠人服务和体验、更加注重机构日常运营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各方主体构建信任关系、更加注重人人公益理念的倡导。公众互动人次突破 7亿,捐款人次近4600万,5500多个项目参与,近2/3的善款关注乡村振兴领域。
此外,年内陆续开展的阿里巴巴公益和支付宝公益“95公益周”、字节跳动公益“95dou爱公益日”、新浪微公益“人人公益节”等公益节日均着眼于“人人公益”理念和氛围的打造,让公益深入地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年内,讨论多年的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指引破茧而出,三大证券交易所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均发布了ESG报告指引。此外,财政部也积极推动企业可持续披露,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捷佐展览服务,对我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提出一般要求,迈出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
2024年,有关绿色金融和ESG的表述频繁出现在中央各类文件中,也有更多部委及其下属单位出台ESG政策或参与相关工作,上海、苏州、北京则陆续发布地方ESG政策,透露着ESG工作由虚向实的发展趋势。
2024年,是我国社会工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年内,会工作会议首次召开,社会工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组建完成,捷佐展览服务相关工作稳步开展。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党组织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60多万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社会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各个领域,社会工作成效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展现。
社区慈善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
2024年,继社区慈善实验全国试点启动后,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片热土,社区公益、社区慈善、社区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公益+志愿者”等成为年内热词。上海等9省区将社区慈善基金纳入地方性政策文件,重庆等6省份则出台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指引,山东等7省份的社区慈善基金数量超过1000个。
我国文物资源数量巨大,保护难度大、有效利用挑战大、捷佐展览服务资金缺口大,亟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文物保护也成为近年公益领域的重要亮点。
2024年5月,故宫博物院获得3.71亿元资助;6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推进亚洲文化遗产的合作交流与保护传承;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公益力量助力世界遗产传承;8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字节跳动公益三方合作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在国家图书馆启动,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培养和吸引更多古籍守护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组织广大群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2024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同时,志愿服务工作被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有力举措。2024年,我国已有注册志愿者2.38亿人,各类志愿团队135万支,他们在乡村振兴、扶老助困、爱心助学、抢险救灾、赛会服务、社区治理等多个社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Copyright © 2002-2024 柔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浙ICP备2021023164号-5